我媽都說,妳書實在不要看太多。
之所以引發她害怕我看書看太多的原因是,她擔心以後我照書養夏天,就完全反對長輩的教養方式。
舉例來說,將來我希望夏天自己睡一間房,而且在不影響他生理健康的情況下,能盡量減少晚上餵奶的次數,主要是覺得小孩在成長的過程需要充足的睡眠,父母也是。睡得好長得好他開心我也開心,如果一哭鬧就餵奶,一哭鬧就要抱,那他疲憊我也很疲憊。
但我媽可是很不贊成,她說這樣小孩太危險,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不知道。還嚷嚷著說要把小孩抱回娘家去,如果我讓她自己睡的話。
我打算偷偷這樣教養夏天,等我媽來再趕緊把娃娃床推來我們房間,當然,我不敢打包票我這樣做就一定成功,或夏天就這麼聽話,但我總覺得,如果有一個方式可以讓你有方法教育孩子,而不用走每個母親那樣辛苦,非得要和老公分床,媽媽整晚照顧小孩的路,何妨一試?
我還跟媽媽說,將來如果夏天來外婆家,哭的時候不要抱他,不哭的時候才抱。當然,前提是這哭鬧不是因為肚子餓、尿布濕,或是發燒生病等等症狀。我覺得我們好像不習慣小孩哭,一哭鬧就急著轉移她的注意力,要不就是抱起來搖晃,要不就是忙著塞奶嘴,要不就是丟個東西讓她分心,我們太喜歡她安安靜靜了。
可是我覺得適當的哭是一種運動,如果每次都怕孩子吵就一直變換伎倆,一來很容易養成孩子的壞習慣,只要略有不爽爸媽阿公阿媽就一直忙得團團轉,二來妳很難判斷現在的哭鬧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我說哭的時候不要抱他,不哭的時候才抱他,以後他就知道不能用哭鬧來勒索。
講勒索實在也是過份,不過我真的見過因為害怕傷害小孩自尊而總是好言相勸的父母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
有天我在Fnac看書,一個推著娃娃車的母親正在對一個哭鬧不休,大約只有四歲的小男孩好言好語的說話。
媽媽說:「為什麼你老是講不聽,出來的時候都到處跑,都跟你說不要這樣到處跑我們會找不到你啊。」
這個媽媽在說這段話時,真的是完全不兇惡,而且語氣很溫和像是在跟朋友說話一樣。
沒想到這個哭鬧的小男生竟然摀著耳朵對她媽媽大吼:「好了啦!好了啦!你不要再罵我了啦!嗚……」然後死賴在地上不走。
媽媽繼續溫和的說:「我哪有罵你?我每次跟你講道理你就說我罵你。」
小男生繼續大聲叫囂:「好了啦!你不要再說了啦!你就不能對我說一點好話嗎?」
媽媽說:「什麼叫做對你說一點好話呢?你都不聽話要怎麼對你說好話呢?」
小男生開始拳打腳踢在地上撒野說:「你不要罵我了啦!嗚……」
我還真是驚呆了!!
這要是我小時候,已經不知道被我媽修理到哪邊去了,還由得我在那邊你一言我一語的。但我也可以想見這個媽媽一定不斷的在反省自己,難道自己錯了嗎?難道自己真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嗎?難道自己應該要對他說好話嗎?
之前我看了一本書,她說教養孩子要有一致性,如果你一開始就決定採取溫和相勸的態度,那麼你的言行從頭到尾就必須一致,而不能你受不了的時候就破口大罵,你不好意思的時候又溫和處理,這樣小孩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
你在處罰孩子的時候態度要冷靜,但必須嚴肅認真讓孩子知道做了怎麼樣的事情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不要情緒性的字眼,但要堅定的態度,比方說:「你如果不馬上起來還賴在地上哭鬧的話,我要打你屁股三下。」
好了,孩子不起來,你就必須放下手邊的事情,馬上執行這個處罰。而不是你喊你的,他哭他的,直到你實在受不了了,才卯起來打個夠,有些人不打小孩就是怕自己失控下手太重,但失控就是因為前面都不處理,後面才會處理不了。如果和小孩約法三章,你還是能理性的就打三下。
而且小孩在家裡就應該要有家教,而不是到了外面才要求,那小孩根本不會理你,因為在家怎樣在外面就怎樣,才不會在家是小霸王,在外面變成乖寶寶。
從很小的時候我爸就喜歡跟我們講道理,把我們當成大人一樣說話,你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如果你不聽話就會造成什麼後果,他從來都不會覺得我們太小聽不懂講這麼多也沒用,反而很有耐心一次一次的講。如果我們硬要這樣做,他也不阻攔,跌倒了就知道痛,火燒到了就知道下次不可以。
我也會這樣對待夏天,從她還在我肚子裡,我就當她是大人,聽得懂我說什麼,如果他胡鬧,在不該踢我的時候踢我,我會罵她,比方一整夜不給我睡覺踢個不停,我不會覺得她這麼小又不是故意的,我會去跟夏天他爸爸告狀,他爸爸會說:「葉夏天,你再不給媽媽睡覺看你出來我怎麼修理你喔!」
或是晚上睡覺夏天不給我側躺,踢個不停,剛開始我為了他採取大字形睡法,發現很難睡睡不著,連著兩個晚上後我就不管他,她踢她的,我硬是要這樣睡我的。她果然就不踢了,她必須知道,不給媽媽睡覺的後果就是媽媽精神很差,白天很疲憊而且一點都不開心,媽媽不開心夏天當然也不會開心,所以乖乖給媽媽睡想睡的姿勢,不要在那邊胡鬧。
白天夏天踢我時我都會很樂意跟她玩,她踢,我就摸肚皮跟她講話或唱歌給她聽,但晚上該睡覺就睡覺,不可以三更半夜還在那邊玩,媽媽不會摸肚皮跟她玩反而會很嚴肅的講她。
我不希望家裡有黑臉或白臉,我們一起愛小孩,但小孩有不對的地方,我們一起教育他,而不能讓她覺得媽媽比較好講話,或爸爸比較縱容她。我會這麼說的原因,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教育比較嚴格的人都變成黑臉人物,大家不自覺會比較喜歡不管事的人,像阿公阿媽這種就更是小孩一旦抓狂會去情感勒索的對象,只要阿公阿媽在爸媽就不敢怎樣,這種觀念在我家我也是不允許的。
之前讀到蔡穎卿的Blog中的一段文字,我很贊成:
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擁擠的世界,要使孩子過得自在快樂,並不是幫他們把每一份限制都拿掉,我想,應該要先透過不同的方法讓孩子了解為什麼需要有這些限制的存在;了解之後,又經過適當的程序,使他們願意遵守自己承諾接受的限制。一開始,紀律的確是一種限制,但當它透過生活習慣慢慢變成自然的理想行為時,會呈現意想不到的美感與自在,我們稱它為「自律」;我們心目中一個安全美好的社會就是無數自律的人所帶來的貢獻。
要相信孩子懂得遵守規則,但前提是,你必須教育他為什麼要遵守,真正的自由是在理解了限制範圍內的權限,而不是漫無目的的放任自由,我始終這麼認為。
我媽很擔心我照書養,其實我真的看了很多書,不下二十本,但媽媽應該要瞭解她女兒不是那種呆呆照書養的媽媽。我有我的想法,我覺得觀念和我符合的我會接納,不符合的我會參考,如果實際的情況不允許某些作法,當然也不會傻傻的硬要這樣對抗啊!
當然啦,我也會接受長輩他們長久以來的某些作法,畢竟,我們也是這樣長大的嘛!(我可也是吃過我阿公嚼爛的花生啊……) 只是我總覺得,如果不只想要夏天一個孩子,還想要第二個第三個,那麼一定有方法建立一些模式,讓夫妻感情融洽,家庭和樂,孩子也能健康快樂的長大。而不一定要走每個家庭走過的路,千篇一律都是睡眠不足,手忙腳亂,爸爸自顧自的忙自己的事,媽媽一心二用都不夠又沮喪又挫敗,整天圍著孩子團團轉。
幸福的婚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礎,我期許自己在做一個好媽媽之餘,仍是一個好情人,好太太。
葉夏天,31週又四天。體重來到1900克,肚子比頭大,喜歡沒事就搔我的肚皮。今天葉太穿得太緊繃,夏天不開心,踢個不停,逼得葉太趕緊買件洋裝換上,夏天終於舒坦多了。